冬閑變冬忙 致富路上豆包飄香
“入了秋,萬事休;進了冬,萬事空?!毖巯抡嵌巨r閑時節,往常都是農民一年中最清閑的時候,但寶山鄉興塔村的李海光卻忙著帶領身邊的姐妹們通過包粘豆包來增加收入,做到冬閑人不閑,致富有途徑。
一大早,李海光的家庭作坊就一派熱鬧景象,她正和幾個姐妹們在桌前緊張地忙碌著,拿面、放餡兒、攥實、團圓兒,眨眼間,一個漂亮的粘豆包就包好了。就是這一個個小小的粘豆包,成了李海光和村里姐妹增收致富的新法寶。
寶山鄉興塔村張鳳華說,還不用走遠了,還能掙錢,還能看著家,還能看著老人,看著孩子,一天忙忙呼呼的,覺得挺好的呢。
寶山鄉興塔村王淑俠說,我們冬天沒有什么事,都上這來包豆包,給家里掙點零花錢,家里花著也寬裕點,我們農民冬天不冬閑,真正的做到了。
李海光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主婦,和村里的大多婦女一樣,農忙時節忙碌地里的活,漫長的冬天反而閑著了。怎么樣把冬閑的時間利用起來增加一些收入一直是困擾她的難題。經過一番思索后,她決定帶著村里的姐妹們包粘豆包。
寶山鄉興塔村李海光說,我們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能夠利用冬天為小家庭創點收入,只有我們自己就近自己創業,這樣我們就不離開家,因為我們離縣城120里,受文化水平的影響,還有技術的影響,我們就想到了包粘豆包,包豆包是最接地氣的事,我們都不用培訓,每個農村婦女大家都會包,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冬天給一個家庭帶來收入。
2016年冬季,李海光帶領同村的幾個姐妹開始包粘豆包。由于她們做粘豆包采用的江米、豆類等原材料都是純綠色食品,成本高,價格也比市場價高,致使銷售成了難題。
寶山鄉興塔村李海光說,我們從一開始頭一年做的銷量不太好,在這個過程中就不斷的學習,現在也在網絡上看一些抖音、快手,利用這些平臺(銷售)。還有就是發展自己的朋友圈,微信這個平臺,這樣能通過熟人幫助咱們推薦,包豆包沿用傳統老味道的同時,我們也改良創新,我們的豆包到現在為止,做了五種面,大黃米,菠菜面,黑豆米,白江米,粘玉米,改良推出了果蔬粘糕,一經推出很受顧客的歡迎,銷量不斷地翻翻,咱們有了固定的回頭客,銷售額越來越大。
如今,李海光的豆包產業不斷壯大。她在自己致富的同時,沒有忘記本村的姐妹們。正如她注冊“興塔姐妹”品牌時的初衷一樣,李海光也正帶領她的姐妹們在冬閑時期走發展經濟、致富奔小康的特色增收途徑,把小豆包做出“大名堂”。
寶山鄉興塔村李海光說,現在每冬能夠銷售10多噸左右,毛的收入將近20萬,凈收入也達到了五六萬,雖然暫時看競爭不太大,但是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還有就是帶領了很多姐妹們跟我包粘豆包,不忙的時候8個人左右,有訂單的時候達到24個人,足不出戶就可以為小家庭帶來收入,平均一個人一冬能收入6000元左右。
李海光將傳統手藝結合現代銷售方式,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讓小小的粘豆包發揮出了具大能量,打開了冬季增收的“致富包”。
寶山鄉興塔村李海光說,未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姐妹們能加入我們這個團隊,也希望通過這個豆包和粘糕和更多的顧客們結緣,我們逐步的擴大規模,能有自己更大的廠房,能有更多的銷售平臺和途徑,能得到更多食客們的認可。